編者按:《習近平在福建》採訪實錄中,講述了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間,極具前瞻性地提出建設生態省的戰略構想,大力推進“生態福建”建設,治理水土流失。近年來,我省在持續推進長汀水土保持示範區建設的同時,對水土流失較嚴重的安溪等地開展治理攻堅。安溪轉變思路,創新探索開發式治理模式,既解決水土流失治理可持續性問題,又產生良好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安溪幹部羣眾表示,下一步,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科學理念、寶貴經驗和優良作風,進一步推動水土流失深度治理,重點推進四大工程,做到治理一片、開發一片、見效一片,實現“百姓富、生態美”。
安溪縣推動水土流失深度治理,去年全縣水土流失率降至16.45%,比2015年底的21.61%下降5.16個百分點,降幅居全省首位
治水保土 綠滿茶山
東南網7月2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李向娟 黃瓊芬 通訊員 林清鍛)昔日,山瘦水濁、千瘡百孔;今日,滿山新綠、茶香萬里。
近年來,安溪縣着力打響“三大攻堅戰”,推進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明顯。2019年,安溪累計投入資金1.1億元,治理水土流失13.1萬畝,全縣水土流失率降至16.45%,比2015年底的21.61%下降5.16個百分點,降幅居全省首位。
“安溪推動水土流失深度治理,重點推進崩崗侵蝕地治理、茶園水土流失治理、小流域環境綜合治理、礦山跡地生態修復等四大工程,做到治理一片、開發一片、見效一片,實現‘百姓富、生態美’。”安溪縣主要領導表示。
昔日崩崗地 今日旅遊區
綠樹、繁花、果園、遊戲場……盛夏七月,走進安溪縣官橋鎮仙都村的花千谷景區,只見山林連綿青翠,花果香撲鼻而來。
儘管酷暑炎熱,花千谷裏卻清爽宜人。很難想象,這裏曾是安溪崩崗侵蝕的重災區之一,共有崩崗66個,崩崗侵蝕區面積400畝。
“以前每逢雨季,雨水一衝刷,這裏就變得溝壑縱橫、千瘡百孔,還危及民房,百姓苦不堪言。”安溪縣水土辦主任施悦忠説。
據2008年的調查數據顯示,安溪全縣崩崗點多達12828處,佔全省的一半。當地流傳着順口溜:“安溪遍地是崩崗,山下良田變河灘,河牀高田三尺三,要想高產難上難。”
如何整治“崩崗之痛”?安溪縣按照崩塌程度、地理區位特點,探索出把崩崗侵蝕區打造成為工業開發區、生態旅遊區、水土生態區和經濟作物區等四種治理模式,共治理崩崗9856處。
把仙都崩崗區整治成為花千谷景區,便是崩崗治理方式之一。“安溪採取強度削坡等方式,將仙都崩崗區平整為水平梯田。”施悦忠説,考慮到單靠植樹造綠,後續管護成本會過高,縣裏決定將平整過的仙都崩崗治理地承包給安溪甲龍園藝有限公司種植苗木花卉,並引入遊樂場項目,開發生態旅遊。
甲龍公司總經理李友金介紹,佔地430畝的花千谷景區,種植了花果林木和中草藥,配套建設遊樂園、湖心公園等,還設有真人CS、高空滑索、彩虹滑道等10多個遊樂項目。“目前,我們主要接納團隊培訓拓展、青少年户外令營等,去年接待遊客1萬多人次。”李友金説。
“把崩崗治理地承包給大户,就是將治理與開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安溪縣領導説。
據悉,2018年以來,安溪全縣累計治理水土流失25萬畝,完成造林綠化4.8萬畝,茶山生態修復5萬畝。水土流失率由2015年底的21.61%下降至如今的16.45%。
以獎代補 提升綜合效益
步入感德鎮怡芳茶葉專業合作社茶園基地,只見茶園青翠,移步皆景。
好風景得益於茶園生態治理。安溪現擁有茶園面積60萬畝,茶園生態治理被列入當地水土流失治理的重點。施悦忠介紹,為了鼓勵茶園進行治理,安溪創新機制,對一批經篩選並驗收合格的茶園治理、生態清潔型小流域治理等項目,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水土保持工程建設。列入獎補的項目,審批少了工程預算、財政審核和招投標等程序,不僅建設提速,還可節省3%~4%費用。
“剛開始,得知茶園治理改造項目需要投入資金175萬元,心裏很忐忑。”怡芳茶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蘇勝利説,因為有了以獎代補的政策,信心更足了,便開啓對合作社600畝茶園的改造。
通過實施茶園生態治理改造,蘇勝利的茶園周邊有林,路邊溝邊有樹,梯岸梯壁有草;還建設了林網、路網、水網……茶園生態治理成效明顯。
經驗收合格後,蘇勝利的茶園生態治理項目獲得獎補資金90萬元。“治理之後,茶園生態變好,茶葉的品質和價格都上去了。”蘇勝利説,如今,每户社員平均年增收超萬元。
除了茶園,小流域治理也因以獎代補政策,收到了明顯的治理效果。桃舟鄉達新村籌資近180萬元投入小流域治理,讓晉江源頭水清、岸綠,景更美。
據瞭解,以獎代補試點兩年多來,安溪獎補項目共獲得上級獎補資金3000萬元,吸引建設主體投入配套資金及安徵遷2670萬元,變“要我治”為“我要治”,水土流失治理提速換擋。
首創“山長制” 青山有人護
在感德鎮岐陽村,滿山的茶園青翠欲滴。在該村板仔內山的山腳下,一塊“山長制”公示牌映入眼簾。公示牌上,縣鎮村三級山長及林地管護員的姓名、職責、監督電話等一目瞭然。
借鑑“河長制”,2016年,安溪縣在我省首創“山長制”,並選擇感德鎮作為試點鄉鎮。自此,岐陽村村委會主任王樹林又有了一個新身份——岐陽村山長。
“一有空,我們就會去巡山,查查火患、看看新種樹苗。”王樹林説。
作為國家級生態縣,安溪縣森林覆蓋率達65.77%。為守住綠水青山,安溪還創新森林培育保護和生態治理修復機制。
“前些年,隨着茶價上漲,一些茶園無序開採導致茶山水土流失嚴重。為此,縣裏提出‘退茶還林’。”王樹林説,剛開始推動“退茶還林”有些困難,“山長制”設立後,這項工作實施順利,既保護了生態,也提升了茶葉的品質。
如何推動“山長制”落地見效?安溪縣林業局副局長、山長制辦公室主任劉全能告訴記者,目前,全縣設有各級山長近500名,每到年中、年末時,縣裏都會對山長進行考核。山長負責的責任片區退耕還林成活率需達到95%以上,考核才算合格。
“山長制”全面實施以來,安溪共完成植樹造林73965畝,實現三年內森林覆蓋率提升至66%以上的目標。
如今,山有人管了,林有人護了,安溪青山綠水變得更加秀美了。
責任編輯:趙睿
- 習近平在福建(十八):“福建的林權制度改革是習近平同志親自抓起、親自推動的”2020-07-27
- 習近平在福建(十七): “習近平同志不僅重視調研、躬行調研,而且講究科學調研、高效調研”2020-07-24
- 福建省委和省政府在全省開展工作調研檢查2020-07-22
- 習近平在福建(十六): “近平同志説共產黨是靠求真務實、靠實事求是起家的”2020-07-22
- 《習近平在福建》在福建離退休幹部中引起熱烈反響2020-07-20
- 習近平在福建(十五):“習近平同志做到了‘打鐵自身硬’”2020-07-20
- 習近平在福建(十四):“習近平同志能夠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2020-07-17
- 福州市政府黨組召開會議集中學習研討《習近平在福建》等採訪實錄2020-07-15
- 習近平在福建(十三):“習近平同志對軍隊的感情是真摯的”2020-07-15
- “晉江經驗”引領發展新路2020-07-14